不舍得花钱去旅游,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无外乎两点:钱少或者觉得旅游没意义,也就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没有储备。
钱少,很好理解,不多谈。
旅游,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身体健康、有钱、有时间。
从这三个基本条件展开论述,有很多人很多文章在讲。其实,还有一个至为重要的必要条件:有去旅游的想法。
我们不以多么专业、高深的词汇、心理学的角度让人看不懂,就用大白话:我身体棒棒的,有钱有时间,可我觉得旅游花钱不值的,去干什么?
是啊,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花钱找罪受,图什么?
对旅游的认知不同,对旅游意义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很多人有钱也不去旅游。他认为其他还有更值得花钱的地方,更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在这一块投入。
这里之所以说是“投入”,是因为旅游确实是有“产出”。
旅游的产出之一:精神的愉悦。
为什么我们总说“美女养眼”?所谓“养眼”,就是我们在心里感觉美的事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大好山河,风光处处,不但养眼,还让我们心胸为之开阔。高山之巅,一吐浊气;大海之滨,一舒心胸;乡村田园,悠然恬静;森林草原,幽深宽广;瀑布激流,冰山峡谷,大自然的造化神奇,都能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的岂止是轻松惬意,还有长时间的愉快兴奋。
少数民族风情,载歌载舞,吃的文化,玩的文化,都是身与心的享受。
在名胜古迹,发思古之悠叹,萌奋发之志向,这就是收获。
旅游的产出之二:知识的丰富。
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水势走向,这是可以直接看得见的,可以学习思考的到的。
动植物知识,民俗民情,历史文化,传统典故,都可以与读万卷书相互加以印证,化书本上的知识,为自己的大脑充电。
旅游是可以深度的实际学习,更可以见识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有人说这些有什么用?用处大了,一个老农,是不是可以知道别人家为什么种菜几天可以赚钱?游客热买正在吃的水果,为什么自己不能种植?差别在土壤还是气候还是技术?
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弥补。有人想办法去弥补,有人却是得过且过。
旅游的产出之三:能力的提高。
很简单的道理,旅游是出门到陌生的地方,要离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原来的经验和能力,不好使、不够用了。
见多识广,不单指知道内容的多一点,还有知道怎么做多一点。就这一点,才是一个人与他人的区别。知易行难,知道怎么做是关键。
去旅游,亲历亲为,无形中必然要提高自己做人处事的一些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有人多有人少。原因无他,看你抱着什么态度去,是纯玩,还是想增加阅历、长长见识、锻炼一下呢?
这就是思想层次的不同。
旅游的产出之四:修养的提升。
认知的修养提升,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散发。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出门在外,社会世情百态,整个一大千世界浮世绘,即便“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会有时“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个时候,就是锻炼修养的时候了。
当然,遇到偶然,分别淡然。在美景美色之地,触景生情,即兴赋诗一首,足见情景交融之威力。
情操的陶冶,优美的风光是自然而然的熏陶。能够发现美,欣赏美的人,不会是一个粗鄙不堪的毫无修养的人。
多游历美景美色之地,必然会让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养成一颗善于欣赏美的心灵。
格局不够,眼中能有多大世界心中能有多宽天地?投资什么,又有比投资自己更有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