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李想总会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被推到舆论浪尖。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他故意为之,吸引流量为理想汽车打广告。
事实是这样吗?
其实,他就是一个“极致狂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产品“抹黑”。尤其是对那些没有“脑袋常识”的人,他甚至发出过激和极具争议性的言论,所以总是“惹是生非”。
2021年12月,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一篇题为《40岁的我和14岁的李想同学说几句心里话》的短文,说他40岁与14岁时的性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年少轻狂不知愁,疏狂一醉梦清秋。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年少轻狂”只不过是一场短暂的梨花梦,踏入社会后,他们就被现实打磨得沉默不语、没有了菱角。
然而,李想并不属于这部分人。
如今的他,“与14岁的内心和行为几乎一样”,这就是他“26年来最值得骄傲的坚持”。
他凭什么敢这样讲?他又为何能在同龄人中独树一帜,出类拔萃?
一,放弃高考
李想,198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石家庄。
7岁前,他生活在沧州,由姥姥带大,因为当时其父母在中央戏曲学院读大学。毕业后,父亲在剧团当导演,母亲在院校当老师,这时李想才搬去与父母共同生活。
八九十年代,普通人的月工资一二百,李想家里也不富裕,家里的阳台玻璃破了,也没钱换新的。
小时候的李想在生活上与别人过得无异,不过在接受教育方面,就与众不同了。
父母有意培养他的主观能动性,想玩游戏机就给他买,但并不强制干涉他玩游戏的时间。李想也很自觉自律,不会沉迷游戏,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学习就学习。
上初一的时候,学校开了一学期的电脑课,李想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并爱上了她。初中三年,他喜欢看的报纸和杂志就是计算机类,零花钱全部花在了这上面。
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是他的梦想,但当时电脑太贵了,一台上万元,家里根本买不起。但为了实现他的梦想,父母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地存钱。
1997年李想上高一时,父母拿出积攒多年的8000块钱,让他去市场买电脑,实现梦想。
凭着对电脑配置、配件进货价等知识的了解,他找店老板配了一台电脑,可店老板并不想做他的生意。因为做别人的生意能赚2000多块,做他的生意只能赚300块。
就是这台电脑,开启了李想的互联网致富之路,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梦想成真后,李想很快就发现,那些刊印在报纸上的关于电脑的一些知识并不靠谱。
别人做得不好,他要做得更好,争做第一。于是他把自己的装机心得写出来,把稿子寄给《电脑商情报》,结果这篇稿子被整版刊发,稿费500元。
当时对于一个高二的学生来讲,500块钱就是巨额收入,他自然欣喜万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李想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撰写稿件,发给《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IT刊物,最高拿到300元/千字的顶级稿酬。
1999年,上高三时,李想建了一个个人网站叫“显卡之家”,每天都要更新。为不影响上学,他早上4点半起床,5点多写好文章更新网站,下午放学就去电脑商城测评硬件,每天花在网站上的时间有六七个小时。
如果换作别的父母,肯定会没收他的电脑,让他专心备战高考。而他的父母并没有这样做。
不久之后,李想的个人网站访问量超过1万次/天,每个月的广告收入有1万元。再加上稿费收入,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比他父母的工资加起来多10倍。
高考前,他已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万元。
参加高考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学知识、赚钱、实现梦想。而李想却已经提前做到了,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业且赚了大钱,还上什么大学?
所以,李想没有参加高考,父母也十分支持他的决定。
二,25岁亿万富豪
别人按部就班,先考大学再闯荡商海;他则快人一步,抓住互联网商机,一腔孤勇为理想而战。
但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有限,李想找来一个合伙人叫樊铮,二人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他们租下办公室安顿下来后,很快就到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前,广告商争抢着送钱,现在连影儿都没有了。
李想和樊铮每天守着小公司,大眼瞪小眼,一脸愁眉。
自己选择的路,再难也要坚持。好在那个“冬天”很短暂,互联网的春天二度花开盛宴。
2000年冬,懂管理和营销的的邵震加入李想的公司,并将“显卡之家”改名为pcpop,中文名“泡泡网”。
邵震在北京开拓新市场,偏安一隅的“泡泡网”从此如鱼得水,实现快速发展。
接着,李想也来到互联网之都北京,这也标志着他的事业开始真正腾飞。2003年,22岁的李想买了人生第一辆汽车:POLO 1.4MT。
他对待汽车就像对待电脑一样,纤尘不染,总是擦得干干净净。他似乎更喜欢与硬件产品打交道,跟有感情、有温暖的同事基本没有交流,同在一个办公室也用QQ沟通。
2003年,泡泡网超过半数的编辑集体辞职,网站运营陷入瘫痪状态。外界都认为,泡泡网完蛋了。
李想和邵震疯狂地招新人,很快又把局势稳定了下来,网站恢复正常运营。
不过从这次危机过后,李想开始反思自己,并尝试做出改变。他删掉QQ,强迫自己与别人沟通,理解别人的感受,此后泡泡网迈入新台阶。
2005年,泡泡网年收入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李想身价过亿,闻名京城。
然而,泡泡网终究没有超越太平洋电脑网和中关村在线,只位居行业第三。李想素来喜欢争强好胜,做不到第一,他情愿不干。
但如今要想做第一,唯有换行业了。
京城IT四少(从左到右):戴志康、李想、茅侃侃、高燃
经过一番调研,李想瞄准汽车类网站,开始建设“汽车时尚”网站。
2005年,新网站上线后,邵震再次提议将“汽车时尚”的名字改成“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问世后,访问量和名气如火箭般往上涨,到第二年用户数已经上升为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汽车类网站。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汽车之家”的资金陷入困境。
在这次危机中,邵震因为在解决问题上与李想意见不合,黯然离去。之后,邵震创立“卡车之家”网站,成为卡车行业最大的互联网媒体。
困难都是一时的,“汽车之家”也因为得到澳洲电讯7600万美元的投资,而渡过了难关。
2011年,“汽车之家”流量突破1亿,月度覆盖人数超过6100万,中国互联网汽车用户59%的时间都花费在“汽车之家”。
2013年12月,“汽车之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挂牌当天股价上涨76.88%,市值31亿美元,李想持股比例为4.9%,身价1.54亿美元。
2015年6月,李想选择离开“汽车之家”,卸任总裁一职。
因为“汽车之家”已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再干耗着也没劲,不如开启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三,“再造一个丰田”
2014年4月,特斯拉CEO马斯克为9位首批中国Model S车主递交车钥匙,这其中就包括李想。
“科技狂人”马斯克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人,他的传奇经历让无数人崇拜,李想也在想: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新公司,能够造出这样的汽车,颠覆传统汽车制造业。马斯克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2015年初,李想告诉投资人他想从“汽车之家”退出,自己造车。对方一脸疑惑:“你傻呀,汽车之家眼看就要上百亿美元市值的,为什么要退出?”
李想回答:“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再造一个丰田,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刺激的?如果融不到钱,我自己先掏一亿美元。”
2015年7月,李想的造车新公司“车和家”正式成立。
三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2018年10月,理想one正式发布;2019年4月,开始在全国13个主要城市预售。
2019年6月,“车和家”将公司和品牌统一更名为“理想汽车”。
目前,理想汽车旗下可交付使用的车型只有一款理想one,李想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做事准则,产品不在多样,贵在极致。
截止2022年6月,理想one累计交付超过18万辆,这在“造车新势力”中是无可匹敌的。
要做就做第一,李想无论干什么,都要把产品做到极致,这就是“理想”。他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能将一些不可能的需求变成可能。
2020年7月,理想汽车在美股上市;2021年8月,理想汽车在港股上市。
如今,理想汽车以2700亿元市值位居“造车新势力”榜首。李想再一次做到了第一,他总能创造这个传奇。
四,归来仍是少年
在网络上,李想还有一个绰号叫“怼王”,他既然敢用那些话怼人,肯定坚信自己的技术实力。别人可以说他脾气暴躁、缺点明显,但不能否定他的产品技术。
他在生活和工作上对自己很苛刻,喜欢简单但精致,他对自己的产品也是这种态度。
当众发脾气、批评同事或者说粗话,这似乎并不符合他的CEO身份。但他确实这么干了,所以40岁的他“归来仍是少年”,不过那些话都是对事不对人的。
可以说,他是一个技术偏执狂,只有这样的老板才能颠覆传统,创造行业奇迹。
希望他永远都是“少年”,不要改变。如果他以后变得圆滑世故了,还怎么领导员工突破极限,造出极致的汽车?
在《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李想以465亿元财富排名第403位。但是,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产品才能让人流芳千古。
李想能不能带领“理想汽车”成为下一个丰田,你是否看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