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哪首古诗,是谁创作的?

说到王安石,可能很多人由于“王安石变法”的缘故,只记住了他政治家、改革家的身份。但历史上的王安石,其实还是一位文学家,且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歌,则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泊船瓜洲》,便是王安石的一首经典诗作。
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哪首古诗,是谁创作的?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正准备从江宁(今南京)赴京,途经瓜洲(今扬州)时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诗。除了流露出诗人二次拜相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外,诗中还主要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写,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历来为人所称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哪首古诗,是谁创作的?
值得注意的是,王安石的这首《泊船瓜洲》,还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使用,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一个范例。那么“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好在哪里呢?据南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写这首诗时,起初不是又“绿”江南岸,而是从“到”,改成“过”,又复改为“入”和“满”等,改了十几个字后,才定为“绿”字。
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哪首古诗,是谁创作的?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诗的内容。“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即立足于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今镇江)和瓜洲之间不过只隔着一条长江,即便是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也只隔着几座山峦。虽然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地名有不少,但是它的重点明显在“钟山”上。那么“钟山”对于王安石来说,它有什么寓意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哪首古诗,是谁创作的?
其实早在景祐四年(1037年),王安石便随父亲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可以看成是王安石的故乡,而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居住的地方就在江宁钟山。所以此次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王安石对自己又有了机会继续实行变法而感到喜悦,所以他才会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在古代诗歌中,“春风”也是黄恩浩荡的象征。 另一方面,王安石又早已看透了官场,所以便早早的就做了再回故乡的打算,因此便有了下面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即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岸,可是明月啊你何时才会照着我回到钟山的家里呢?如果单纯从写景来看,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可谓将春意盎然的江南表现的淋漓尽致。
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哪首古诗,是谁创作的?
然后,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这个“绿”字,它究竟好在哪里?正如前面所说,“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它表明了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便是要他继续实行变法。对此王安石自然感动喜悦,于是便借自然界的春风,象征着浩荡的黄恩,从而驱散他在政治上的寒流,开辟变法的新局面。而新局面也就是自然界的新气象,如此一来,用“绿”字便最为恰当。 除此之外,王安石又深知变法会遇到强大的阻力,所以难免会产生退居林下、寄情山水的生活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对于王安石的吸引力便可想而知了。故而用“绿”字,便可以最大化形容江南的美丽春色。况且“绿”字在色彩上极其鲜明,很容易就让人产生联想,甚至具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这些是“到”、“过”、“入”、“满”等做不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哪首古诗,是谁创作的?
综上所述,我们便能清晰地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好在哪里。而当我们读懂了其中深意后,便会发现王安石在修辞炼字上的高超水平。当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重要的还有王安石恢复相位,能够继续变法的喜悦之情,以及不知道何时才能辞官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果是你,你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好在哪?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8日 12:08
下一篇 2022年7月18日 12: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