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流行起了把古诗词改成白话版的风潮。首先遭到“迫害”的是曹植的《七步诗》,原诗我们都会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结果被改成白话文之后,成了这样——煮豆烧豆杆,豆在锅里喊!都是一个爹,为啥要杀俺。 好家伙,明明是曹植的《七步诗》,硬生生看出几分张飞的味道。 煮豆烧豆皮儿 这个头一开,下面评论的脑洞更是收不住了。 有哏都天津版的《七步诗》:煮豆烧豆皮儿,兹儿个可不哏儿,都四涩会银儿,为嘛碰我瓷儿 有科普版的《红豆》:南国啥都多,红豆一大坡。想拿多拿点,但别煮水喝。 还有社会版的《赠汪伦》:桃花潭水嗷嗷深,不比铁子感情真 嚯,也就是可惜我们这些网友都生在现代了,唐朝若是有网友,唐诗何止三百首? 奇葩文言文翻译大师 在网上把古诗随便翻译恶搞一下没啥问题,大家哈哈哈哈笑一下就行,不过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也瞎翻译文言文闹笑话,就很过分了。 古文翻译吧,最怕的就是望文生义。 比如《论语》中那句“君子不器”——简直是瞎翻译的重灾区,很多同学一看,“君子不”这三个字都懂,“器”不就是“东西”的意思吗。 然后立马大笔一挥写下翻译: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个东西。 嘶,你别说,逻辑还很严谨,才怪呢!君子不器是君子不是个东西,那“君子藏器”呢?君子悄咪咪的把东西藏起来?这怕不是个梁上君子。 还有《师说》里那句“圣人无常师”,这句话的本意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有些同学死活和那个“常”字过不去,翻译成——圣人没有正常的老师;或者是什么圣人的老师就没有正常人。反正就,孔子听了想打人。 以及初中中篇文言文《桃花源记》里那句“乃不知有汉”——有些同学不知道怎么想的,望文生义,把“汉”翻译成男人,整句话就变成了:他不知道这地方有好多男人。 我们国家历史实在是太长了,但是语言却一直传承了下来,只不过含义和读音却经过了几次很大的改变,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需要技巧。 有些翻译需要我们去增加一些部分,比如《师说》中那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逐字逐句正常翻译就会怪怪的。 逐字逐句翻译就会变成——“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为什么呢?主语是啥,总不能又翻译成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东西”吧。这时候就需要加个人翻译成“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还有些文言文翻译需要联系上下文翻译,比如史记选段鸿门宴那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正常翻译本来是“我连死都不怕,何况是一杯酒呢?” 有些同学不看上下文,就容易翻译成:”我连喝死都不怕,再来一杯有什么怕的呢?“ 总而言之吧,文言文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多练习,多积累,就算不懂,也千万别瞎翻译,很容易把人笑出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赞 (0)
什么是gprs(网络gprs技术特点及优势)
上一篇
2022年7月18日 13:02
儒勒凡尔纳是哪个国家的,代表作是哪个?
下一篇
2022年7月18日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