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是谁的主张?

在今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可以上学校读书。但是,在古代,教育都是官府办的,官府为了培养人才,办起了官学,能够入学的人,都是贵族子弟,那时的学校,是贵族子弟学校。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入学的,普通老百姓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了,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
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是谁的主张?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名字叫孔丘,字仲尼。因为他对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孔子、圣人。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了民办学校。私人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伟大的创举,也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场最伟大的革命。孔子先后教育过的学生有三千余人,其中优秀者七十二人,所以后人称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汉代史学大家司马迁在他著的《史记》中,不仅写了《孔子世家》,将孔子与公侯宰相并列,还写了《仲尼· 弟子列传》,专门记述孔子的学生,可见孔子的教育事业影响之大,在历史上地位之高。
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是谁的主张?

自孔子以后,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就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格局,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历朝历代都有官府办学和民间办学两种形式。官府办学,往往有很多清规戒律,将很多人排斥在学校之外。私塾则不然,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少有清规戒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只要能教给孩子文化知识,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办学,于是产生了书院、学堂、私塾、家塾等,为很多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意思是任何人,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是富豪还是乞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今天,这句话并无惊人之处,而在当时,教育是贵族阶层的特权,说这句话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是对当时等级制度的一种挑战,是要冒风险的。幸而,当时正值春秋战国时代,等级制度虽然森严,但思想意识的统治并不严,百家争鸣之风很浓,各种学说可以自由发挥,孔子的”有教无类”之说,虽然有悖于当时的等级制度,却没有遭遇到围攻或迫害。此事若发生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思想统治之后,孔子必将遭到杀身之祸。
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是谁的主张?

孔子不仅创立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而且是个伟大的实践者。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悟未尝无悔嫣。”脩,脯也;十脯为一束,古人相见以礼,束脩是当时最微薄的礼物。孔子说,不论什么人,只要带十条以上的肉干来向我求教,我没有不教诲的,换言之,任何人只要尊重我,诚心诚意以礼来向我求教,我都教他,绝不拒绝。后人将”束脯”解释为学费,那是对孔子的曲解。
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是谁的主张?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既有出身贵族的,也有出身平民的,甚至有出身社会最底层的,父母从事贱业的,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仲弓的父亲是”贱人”,可能是从事某种被人瞧不起的低贱之业,但是孔子仍然收仲弓为学生。在仲弓向他求教如何从政时,孔子并不认为可笑,而是很认真地教导他从政应注意的事项,不仅如此,孔子还通过实际考察,发现仲弓有德行,是个人才,”可使南面”,即可以担当管理诸侯国的大任。当时,可能有人不同意孔子的意见,认为像仲弓这样出身微贱的人,怎么能担当治理诸侯国的大任呢?于是,孔子打了个比喻:耕牛生下的小牛,牛毛尽是赤色,两只角也生得很周正,像这样的小牛不用作祭祀,山川会舍得吗?意思是说,虽然仲弓的父亲是贱人,但是仲弓本人却是个品德高尚而有才华的人,我们怎么能不用他呢?在两千多年前,在那个等级制度很严格的社会里,孔子能提出不论家庭出身,不管父母是哪一类人,只问人的品德和才干,用人”唯德唯才”的观念,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是谁的主张?

孔子的私人办学,也就是民间办学,是中华民族教育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也是划时代的学说。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一个教育创举,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理念,为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子孙,打开了受教育的大门,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今天,中华民族璀璨辉煌的文化为世界各民族所崇尚,孔子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用什么词都不足以表达孔子贡献的伟大。
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是谁的主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6日 17:00
下一篇 2022年7月16日 17: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