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及内容,3分钟带你了解清楚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成立了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2、成立革命团体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重点内容先掌握——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重点内容先掌握——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1905年8月

(2)地点:日本东京

(3)目的: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刊物:《民报》同盟会机关报

(6)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8)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一个不彻底地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8)
上一篇 2022年7月7日 10:37
下一篇 2022年7月7日 10: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