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典故中,哪几个是最著名的?
诸葛亮无论是在正史上还是在演义故事中,都是值得敬仰的人物,有许多典故就发生在其身上,比如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三足鼎立、欲擒故纵等等,都表现出诸葛亮智慧、忠诚的人物品格,令后人敬仰不已。
1.三顾茅庐和初出茅庐是诸葛亮出山的过程,也表现了乱世之中诸葛亮平静淡泊,静待能够投靠的明主的睿智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群雄并起,这是一个文臣武将辈出的时代,但诸葛亮却躬耕于南阳,安守本分。此时的他并非不想出山建功立业,而是想考验明主的求才若渴之心。因为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所有有心在乱世之中趁势而起的豪杰,都在尊重和延揽人才。但谁是发自肺腑,谁是叶公好龙呢?
故而,在三顾茅庐的故事中,一共运用了13个顿挫手法,用来表现诸葛亮的傲慢,以及刘备的真心求贤,乃至第三次刘备拜访诸葛亮,才有了“益州疲弊,天下三分”的隆中对。故而,诸葛亮后来初出茅庐,便帮助刘备大显身手。此处的两个典故都在极力渲染诸葛亮的出场过程。
2.孙刘联盟对抗曹操的赤壁之战中,三国演义已经将所有的高光时刻划给了诸葛亮,故而有了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了袁绍,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北方政权,故而大军南下,要一鼓作气消灭东吴。故而在此时,孙刘联盟应运而生。此时的三国演义和史书中记载开始有了出入,基于三国演义尊刘鄙吴反曹的观点,在赤壁之战中的所有高光时刻,基本上都归于刘备和诸葛亮一方,东吴成为陪衬,甚至是故意制造障碍的对立面。
草船借箭是极力凸显诸葛亮智慧,贬低周瑜胸怀的一个典故,并且为民间所谓“三气周瑜”奠定了基础。诸葛亮利用大雾和草船,完成了军令状中的任务。在火烧赤壁中,更将诸葛亮的极端神化,竟有改天换命之能,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对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浓墨重彩描写。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出了晚年诸葛亮对匡扶汉室的雄心,也表达了隆中对中君臣际遇的有始有终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当时天下大势基本已经十分明朗,智慧的诸葛亮不会不明白,此时所谓的六出祁山都是浮光掠影的最后抵抗。但诸葛亮为后世敬仰的性格就在于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令后人击节不已。前后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殷殷嘱托,便产生了诸多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对蜀汉大业的全部深情,但更多的是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感怀和报答。此时的蜀汉已经人才凋零,老一辈的虎将关羽、张飞、赵云等已经造作云烟,只剩下年迈体弱的诸葛亮呕心沥血。
概而言之,有关诸葛亮的典故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如下:
其一,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此两个典故都是诸葛亮出场的过程,被浓墨重彩地加以书写,层层铺垫,重重渲染;
其二,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此两个典故是孙刘联盟大战曹操的赤壁之战中产生的,极尽曲折变化凸显诸葛亮智慧;
其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典故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志在匡扶汉室,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旨在表现诸葛亮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