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什么?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上学的时候,读到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这一“千古壮观”的名句,心里禁不住也产生了香菱这样的困惑:“这烟又如何直呢?”“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阳关烽燧遗址

课本上注释说,这“孤烟”就是狼烟,即烽火台上报警时点的烟火。记得老师还进一步解释说,古代边境突发军情,烽火台上燃放的烽火多用狼粪,烧狼粪冒出的浓烟,即使遇上刮风也聚而不散、扶摇直上。一台烟起,相邻的烽火台便接力赛似地亦点燃烽火,台台相连,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烽燧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狼烟四起,江山北望”。“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古代烽火台

对此说法,一直以来,我深信不疑,直到最近,随着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的考古发掘,我才突然明白过来,所谓“狼烟”烧的是狼粪,狼粪点燃后,产生的黑烟遇风不斜,这种说法非常不靠谱。

“狼烟”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吗

燃烽火以报警,这是我国古代边境军事防御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般来说,因白天阳光强烈,浓烟比火光的可见度高很多,而夜间则正好相反,所以“烽主昼,燧主夜”。这个“烽”,就是烽烟,也叫狼烟;燧,则是“燧火”,也叫“积薪”,即体积巨大的高架木柴草垛,夜间燃起,火光冲天。“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甘肃敦煌汉代烽燧

那么,这个“狼烟”是不是以狼粪为原料呢?

你还别说,在历史文献中,还真有这样的记载。

唐代兵书《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烽燧台篇》载,烽火台上须置“炮石垒,水停,水瓮,生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

唐代《兵部烽式》亦云:“在烽贮备之物,要柴藁、木材,每岁秋前,别采艾蒿、茎叶、苇条、草节,皆要相杂,为放烟之薪;及置麻蕴、火钻、狼粪之属。”

北宋兵书《武经总要》亦载,烽台上“安火筒,置水罂、干粮、麻蕴、火钻、蒿艾、狼粪、牛羊粪”。“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武经总要》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兵书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多次抱怨南方的狼粪不好收集,影响烽火的报警效果。他在《纪效新书》卷十七《守哨篇·草架法》这样说:“伏睹祖宗墩法举狼烟,南方狼粪既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

那么,为什么要用狼粪来点烽火呢?

据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毛篇·狼》:“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他首次将“狼烟”解释为狼粪燃起的烟,并说狼粪烟升腾直上,所以施放烽火用狼粪作燃料。

其后,宋人陆佃沿袭此说,并加以发挥。他在《埤雅·释兽·狼》中说:“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长城烽火台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观点更为奇特:“狼肠直,故鸣则后窍皆沸,而粪为烽烟,直上不斜。”李时珍认为,因“狼肠直”,它吃了动物不能完全消化,粪便中含油脂高,所以,烧起来烟浓,可以直上云霄。

千百年来,“狼烟”乃狼粪燃烧形成的浓烟这种说法,影响之大,可谓深入人心。今世各种权威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均沿袭上述说法:“狼粪之烟,设防地区用作军事上的报警信号。相传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

如此说来,“狼烟”真的就是狼粪所燃之烽烟了?

“狼烟”真的是狼粪烟吗

狼烟即烽火,这没错,但段成式、陆佃、李时珍等人的看法明显站不住脚。

稍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只要有风,包括狼粪在内,不管什么燃料的烟都不会“遇风不散,扶摇直上”。反之,如果无风,各种普通燃料的烟都该是直上的,当然也包括狼粪烟。“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河北抱犊寨烽火台

再往深里探究,问题就又来了:狼粪的燃烧效果真的那么好吗?在战乱频仍时期,到底要搜集多少狼粪,才能够满足如此巨大的消耗呢?

咱们先来说说狼粪的燃烧效果。

世人皆知,狼肠一如狗肠,屈曲盘绕,长达数丈,根本不是直通上下。所以狼具有超强的消化功能,能把吃进肚子里食物的养分几乎全部吸收,狼粪中残存的“油脂”等有机营养成分极少,所以狼粪燃烧时也就无从冒出“冲天的黑烟”。“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森林里奔跑的狼

《狼图腾》作者吕嘉民(笔名姜戎)就专门做过这个实验,他在书中这样写道:“烧狼粪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烟还要淡。狼粪全部烧起来,会像干柴一样烧成明火,烟几乎看不到,哪有冲天的黑烟?就是连冲天的白烟也没有。哪有令人胆寒的报警狼烟?”

更重要的是,狼是疾行猛兽,不易豢养,狼粪不可能像牛马粪那样集中易见,而烽火台数量众多,燃放需要大量的燃料,要搜集足够燃烟的狼粪,绝非易事。

据《武经总要》:“唐法:凡边城候望三十里置一烽。”盛唐时,自西安尽唐境约万二千里,如此,唐代在西北边防上至少要有400座烽火台。“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贺兰山下的烽火台

唐代不仅在边要津置烽隧,也在内地置烽隧。《唐六典·兵部职方郎中员外郎》载:“旧关内、京畿、河东、河北 皆置烽。”

这么多的烽火台,按《烽式》规定,除了“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无警时需每日早晚放烟一炬报平安,有警时则烽烟不断,一直递传至长安。

一座烽燧,戍卒多则十人,少则六人,如果按古之烽火用狼粪的说法,这么几个人到哪里去找数量难以估算的狼粪呢?“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狼烟

所以说,用狼粪做烽火燃料,量大难求,对于烽燧戍卒来说,根本就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狼烟”到底用的什么燃料

既然狼粪稀少,难以满足烽火需求,那么烽火到底用的是什么燃料?

据唐兵部《烽式》载:“每岁秋前,别采艾蒿、茎叶、苇条、草节,皆要相杂,为放烟之薪。”

从文献记载可知,荒漠上生长着胡杨、红柳、罗布麻、芨芨草、白茨、野蒿、骆驼草、甘草、旱芦苇、梭梭等杂草及杂灌木,烽火台白日放烟,都是用这些薪柴来做燃料。“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玉门关汉代烽火台

遇到紧急军情,戍卒便以干柴草引火,续以湿柴,由于柴堆体积庞大,用料较多,所以浓烟就会滚滚而起,直冲云霄。

由于战乱频仍,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军情,必昼夜观望,广积薪柴。同时烽燧作为一处综合性军事设施,除传烽之外,戍守人员长期居住于此,生活用火也需大量储备薪柴。所以,烽燧戍卒很重要的一项日常工作,便是砍伐薪柴,当然偶然碰到狼粪也会顺手收集起来,毕竟狼粪也是可以燃烧的。“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河西走廊烽火台

虽然烽燧燃料中会杂有狼粪,但能够形成浓烟滚滚、直冲云霄的这种妖魔般龙卷风状烟柱,则跟狼粪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使用烟灶、烟囱。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5号灰堆,为烽燧顶部“突灶”遗迹垮塌后形成的堆积,考古人员从中发现了未燃烧殆尽的芦苇束、红柳枝、驼绒藜等,为我们了解烽燧“积薪”材质提供了直接的实物标本。“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

所谓的“突灶”,就是烽火台上用来燃放烽烟用的烟灶。

这个烟灶的形制如何?又是如何使用的呢?

据《武经总要》:“其烟筒各高一丈五尺。自半以下,四面各间一丈二尺。而上则渐锐渐狭。造筒先泥里,后泥表,使不漏烟。筒上着无底瓦盆盖之,勿令烟出。下有坞炉灶口,去地三尺,纵横各一尺五寸,着门开闭。”

又:“凡白日放烟,夜则放火,须先看筒里至实不错,然后相应时采火炬就坞炉灶口里,焚成烟,出外应灭讫。”“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古代烽火台模型

这两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烽火台上建造一个高5米、底部单边长度为4米的四棱锥烟筒,把烟筒用泥里外都抹上,保证浓烟不外散。下面有一米深、半米见方的“坞炉灶”,灶内的燃烟,通过高高的烟突(烟囱)直冲向上。

“狼烟”因何而得名

既然烽火台之“狼烟”并非特指狼粪所燃之烟,那又为什么被称为“狼烟”呢?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狼烟”一词,最早是在晚唐时期才出现,又基本上局限在诗词之类作品中。“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烽烟滚滚

如,杜牧《边上闻鸣笳三首》:“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鸡塞谁生事,狼烟不暂停。”

薛逢《狼烟》:“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

晚唐之前,文献中只说“烽燧” “烽烟” “烽火”,绝不见“狼烟”一词。

如,西汉贾谊《治安策》:“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

南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广陵京口,烽烟相望。”

唐朝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狼烟

从以上诗文可以看出,无论是“烽火”,还是“狼烟”,都是代指边患、战事。

唐自高宗李治以来,兵连祸结,战乱不止。唐朝前期的主要边患是突厥,后期是回纥和吐蕃,而回纥和突厥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民族,经常在旗纛上绘一个狼头。

元代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突厥之先,狼种也。子孙为君长,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吐蕃虽然不以狼为图腾,但其性凶残比突厥过犹不及。《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载,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秋,吐蕃军队“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这段话是说,吐蕃军队在河西鄯州、廓州等八州地方大肆杀掠,将青壮年男子杀死,将老弱者以及妇女的鼻子和膝盖骨割去,用长矛刺婴儿作为游戏,焚烧居民的住房,使河西五千里之内,一片赤红。烧了个精光。“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古代战争

如此暴行,过于豺狼,所以唐人对吐蕃有“狼蕃”之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云:“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事实上,自古以来,中原汉族向来对北方游牧民族非常鄙视,加之他们来犯时凶残贪婪,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便称之为“狼子野心,畜生不如”。

战火既由“狼子”入侵而燃起,边关点燃的烽烟,也就被当时的人们顺理成章地称为“狼烟”了。“狼烟起,江山北望”,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吗

狼烟四起

如,元稹《缚戎人》云:“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裴羽仙《哭夫二首》亦云:“风卷平沙日欲曛,狼烟遥认犬狼群。”

到了后来,“狼烟”词义有所扩大,逐渐变成了战乱的泛指代称,又进而衍生出“较胜”“竞争”之义,如近时报刊所谓“网络书市又起狼烟”者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2日 13:58
下一篇 2022年7月22日 14: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