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诗圣杜甫有多厉害?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还必须具备先天禀赋和后天学力等内在条件。否则的话,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诗人受到时代的“玉成”,那些人中肯定不乏具有诗礼传家的家庭背景者,然而却只有杜甫一个人赢得了“诗圣”的桂冠。

1、杜甫的格局

伟大的人格是造就伟大诗人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所说的“伟大的人格”,不仅包涵正直、善良的品性,而且必须包涵阔大的胸襟和弘毅的精神。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诗人薛雪说得好:“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瞥一咳、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一瓢诗话》)对于身处乱离之世的诗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否则的话,即使是一个正直、善良的灵魂,也难免要为乱世的精神重负所压倒、摧毁,除了沉重的叹息之外,不能给诗坛留下任何东西。《箧中集》诗人就是一个例证。

乾元三年(760),元结编《箧中集》,收录沈千运、孟云卿等七位诗人的作品。沈千运等人也许确如元结所言,有“正直”、“忠信”、“仁让”的美德,但他们的诗作则大多表现个人坎坷失意及亲友生离死别等内容,情调十分低沉。

即使是元结誉为“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的沈千运,诗中所写的也无非是“栖隐无别事,所愿离风尘。…如何巢与由,天子不得臣?”(《山中作》,《箧中集》)“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补中言怀》、《箧中集》)之类的句子,既没有反映那个时代的民生疾苦等广阔的社会现实,又缺乏理想的光辉,事实上根本没有达到元结所说的上继“风雅”的高度。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这显然是由于沈千运等人缺乏伟大弘毅的人格精神而造成的结果。

杜甫则不然,他具有以儒家精神为底蕴的伟大人格和丈夫气概,他对自己的理想抱有坚定的信念,任何挫折和打击都不能使他完全放弃自己的信念。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穷愁潦倒之极,但他“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失得”(,他主动地承担起人间的一切苦难和忧患。

他遭遇到“入门闻号陶,幼子饿已卒”的惨痛不幸时的反应是“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苦处境中希望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何等的胸襟!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在杜甫笔下出现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的贤臣,“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前出塞九首》之三)的战士,乃至“下愍百鸟在罗网”(《朱凤行》)的朱凤和“急难心炯然”(《义鹘行》)的“义鹘”,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画象。这正是杜甫高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关键之处。

2、杜甫非凡的天赋

人们在比较李、杜之异同时,总是强调李白的天才和杜甫的学力。其实,这两位诗人都是既才高八斗又学富五车的。

杜甫具有非凡的天赋。

开元五年(717),年方六岁的杜甫观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五十年以后,诗人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生动、细致地回忆了公孙大娘的舞姿:“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一个六岁的儿童就能欣赏“淋漓顿挫”的舞蹈艺术且把鲜明的印象保留五十年,可见诗人是早慧且强记的。

杜甫从小就开始学诗:“学诗犹孺子”。晚年写《壮游》,还深情地提起了他最早的一次创作:“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凤凰出现则天下太平。

杜甫小时开口便咏凤凰,足见他的不凡了。

李白、杜甫都有大抱负大志向。李白说他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杜甫也“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们都是要当宰相的啊!

杜甫十四五岁,学业有成,就开始在洛阳文坛与名流交往: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斯文”句下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杜甫生于公元七一二年。崔尚在杜甫出生前十一年,魏启心在前五年就已中试,二人起码比杜甫大二三十岁。

原注中一个称“郑州”,一个称“豫州”,他们都是做过刺史的,能有暇同在东京与晚辈杜甫交游,很可能当时已致仕闲居了。

崔尚现存《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臣乐游园宴》诗一首,写得很一般。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崔、魏二人虽不是大名士,称赞少年杜甫文“似班扬”也不过是对后进的奖掖,不必太认真。但他们居然乐意跟这么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打交道,可见杜甫少年时的才学确乎是很出色的。

杜甫“少小多病,贫穷好学”,“少年日”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加上他很早就“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令人觉得他当时似乎是个体弱多病、一点儿也不活泼的小书呆子。其实,这种印象并不正确,至少不很全面。

他固然有少年老成、早熟的一面,不过孩子到底是孩子,一旦从繁重的功深和强打精神的社交中脱出身来,他也就管不了那许多,且让自己象头欢蹦乱跳的小牛犊似的玩个痛快再说:

“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童心和青春活力毕竟是不能扼制的。不要看轻少年杜甫心灵中的这头“黄犊”,要是没有它的横冲直闯,他真会给万卷书压肩,给“崔、魏徒”们的“老苍”熏得老气横秋。

一个人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是不可能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不多读书固然难成大诗人:死读书而不从生活中去汲取养料和力量,肯定连小诗人也成不了。

3、惊人的学力

一部杜诗,无异是一座诗歌艺术的宝库,没有过人的天才的话,是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建造这样一座宝库的。换句话说,杜诗本身的艺术造诣就是诗人天才的最好证明。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当然,杜甫更为人们称道的是他的学力。

杜甫读书广博精深:“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丈二十二韵》)是他的自负之言,“群书万卷常暗诵”(《可叹》)虽是他对友人的称扬,其实也可看作他的夫子自道。读破万卷使诗人对前代的文学和学术有深刻的理解,是他全面借鉴前代文学遗产的前提,而更直接的结果则体现于成语典故的熟练运用。

宋人号称读书广博,但他们对杜诗的用典则叹为观止。

孙觉说:“杜子美诗无两字无来处。”黄庭坚进而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王琪则叹息说:“子美博闻稽古,其用事,非老儒博士罕知其自出。”

这些说法虽然稍嫌夸张,而且忽视了杜诗也善于运用俚语俗字的一面,但确实说出了人们读杜诗时的一种感受。

中唐刘禹锡“尝讶杜员外‘巨颡拆老拳’,疑‘老拳’无据。及览《石勒传》:‘卿能遭孤老拳,孤亦饱卿毒手。’岂虚言哉!”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

然而杜甫用典绝不是仅仅以多取胜,他在用典的具体方法上有许多独到之处。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首先,杜甫善于熔铸成语以为己辞。

宋人郭思云:“老杜诗学,世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观其诗,大率宗法《文选》,摭其华髓,旁罗曲采,咀嚼为我语。

清人沈德潜更指出:“杜少陵经史并用,”例如《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两句,借用《论语·述而》篇中“不知老之将至”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成句,又如《画鹰》中“毛血洒平芜”句借用班固《两都赋》中“风毛雨血,洒野蔽天”之语,都做到了妥帖自然,语如己出。

其次,杜甫用典确切。

由于诗人腹贮极富,所以他总是能选择最确切的典故,毫无凑合之感。

例如《别房太尉墓》:“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上句用谢安好弈比方房琯好琴,房因宠爱琴客董庭兰而颇遭物议,故杜甫用此典暗示宰臣嗜好艺术无可非议,诚如仇兆鳌注云:“语出回护,而不失大体。”

下句用春秋时吴季札挂剑徐君墓树之典,更切合别墓之题。

最后,杜甫用典的手法灵活多变。

所以尽管杜诗中用典很多,却没有呆板烦冗之弊。宋人林希逸指出,杜诗中“事则或专用,或借用,或直用,或翻用,或用其意,不在字语中。于专用之外,又有展用,有倒用,有抽摘渗合而用。”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虽然分类稍嫌繁琐,但说出了杜甫用典手法多变的特点。这些手法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或用其意,不在字语中”之法。

其他如宋蔡絛《西清诗话》“老杜用事”条、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论“死典活用”条也分析了杜诗用典的这种手法。清人薛雪云:“杜浣花炼字蕴藉,用事天然,若不经意,粗心读之,了不可得,所以独超千古。”(《一瓢诗话》)

显然,深厚的学力是杜诗艺术造诣的重要成因之一。

诗圣杜甫有多牛?既有天赋、又是学霸,关键有伟大诗人的格局心胸

如果说杜甫是诗国中的凤凰的话,那么非凡的天赋与惊人的学力就是凤凰的一对翅膀。

斯人生于斯世,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诗歌史上的“集大成”的使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6日 13:58
下一篇 2022年3月26日 14: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