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谁的计谋,历史上存在吗?

相信很多同学都读过中国四大名著,要说对历史影响最深的,当属《三国演义》,为何这么说呢?

无论你读没读过《三国演义》,上至八十岁老朽,下至三岁小儿,都知道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简直是妇孺皆知。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草船借箭”的人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什么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关羽单刀赴会,刮骨疗伤……

一个个精彩绝伦,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一群个性鲜明,神态张扬的人物,《三国演义》饱含历史底蕴。

但是,许多人不了解常识,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情节,认为是真实的历史。

实际上,真实的历史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样。

就比方说上文的关羽单刀赴会,真实历史上的关羽在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至汝南投奔的刘备,所谓的过五关斩六将其实是不存在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包括今天我们要说的“草船借箭”,曾经上过我们的小学课本。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草船借箭”的人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这一情节源自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向来针锋相对,周瑜借机为难诸葛亮,让其十天造就十万支箭。

对于常人而言,这三天肯定是加班加点也赶造不出来的。但诸葛亮却表示,只需三天即可完成。

他调用草船,在船上绑满人草靶子,在大雾天靠近曹营。诸葛亮命令士兵击鼓呐喊,曹操生性多疑,以为诸葛亮派人偷袭,便 派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箭如同雨点般射满了草靶子,此时天已明亮,诸葛亮乘着顺风,载着满满当当的十万支箭溜之大吉。

草船借箭的故事,充分证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加上其他事迹的渲染,诸葛亮妥妥地成为了民间的智慧使者,可谓妇孺皆知。

但我们还是要提醒各位同学,《三国演义》是虚构历史的小说。

“草船借箭”也的确是有此事,但它的主人公并不是诸葛亮,这件事情也与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草船借箭”的人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真实的“草船借箭”这一事件的主人公其实是孙权。

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曾经感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刘二人,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他们之间擦出的电闪火花,区区几个文字是描绘不出的。

在魏国人写的史书《魏略》中曾经描绘:“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通过这段史实文字,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与孙权的关系一直是亦友亦敌,双方时而合作关系,时而敌对关系。

赤壁之战便是双方发生的一次大战,建安十八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后的第五年,双方再次发起战争。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对峙了一月有余,最终以曹操带兵撤退为结局。

相信大家都听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子豚犬耳”的感叹,上文中的辛弃疾也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草船借箭”的人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实际上,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正是曹操在撤兵的时候所说。而在这次战争中,孙权曾经乘着大船去探测曹军军情,但是却被多疑的曹操发现。

曹操命令弓箭手朝着孙权的船放箭,船的一侧被射满了箭,这就导致了船的一侧轻一侧重。

就在船即将倾覆的时候,孙权命令掌舵人将船掉头,让船的另一面冲着曹操的弓箭手们。

就这样,船的另一侧也被射满了箭。这就让了船恢复了平衡,至此,孙权才得以顺利返回。

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并不是孙权主动去向曹操“借箭”,而是面对船即将倾覆被动做出的机灵之举。

但归根结底,“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孙权,诸葛亮与此事毫无关系。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草船借箭”的人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或许罗贯中先生在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借鉴了历史早期的情节。

而在《三国演义》中,我们明显能够看出,罗贯中偏向的是刘蜀,而诸葛亮更是被其塑造成智慧的化身。

因此,罗贯中先生在这本小说中过于美化诸葛亮,其实也不足为奇。

通过“草船借箭”的历史情节演变,我们足以看出,中国古代小说情节的增添缩减,这些归根结底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而这些,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分子,都应该值得我们守护。

参考资料:《魏略》《三国志》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6日 13:55
下一篇 2022年3月26日 14: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