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哪三,无后为大的后是指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面的“后”究竟该如何诠释呢? 文学界素来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认为“后”是娶妻生子传承香火; 另一种则认为是对后代的责任。 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作何理解,“不娶无子”在古代都是一种大不韪的行为。
不孝有三是哪三,无后为大的后是指什么?
我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不婚族”。保持单身,就意味着没有后代,没有后代,便是不孝的表现。所以说,古代的每个独身男人,都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这份压力既来自于家庭,亦来自于传统儒学主导的社会。只不过,古代的单身汉,都颇有“破罐子破摔”的思维,他们对这些外来的压力毫不畏惧,且能为自己的“无后”给出诸多大义凛然的理由。 陆羽,中国茶道的圣者,他这辈子便没有子嗣,属无后之人。但是,陆羽却丝毫不畏惧外界的压力,表示既然自己生来“不知何许人”,又何必在意死后无后?从文献的记载来看,陆羽是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不知自己姓甚名谁。早年为了谋生,陆羽还曾加入戏班子,成为备受轻贱的下等人。在二十岁之前,他一直在学习和唱戏,后来考察茶事遍历江湖,著作《茶经》。书成之后,陆羽已年过半百,可他却并未娶亲。
不孝有三是哪三,无后为大的后是指什么?
《新唐书》里,收录了这样一则关于陆羽的故事: 陆羽小时候,寺庙里的智积禅师让他抄佛经,可陆羽却对此并不感冒,询问道:“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羽将授孔圣之文。”一番“离经叛道”的话,将老和尚怼得七窍生烟。陆羽长大之后,虽然学习孔孟之道,却并没有受儒家“无后不孝”的困扰。 陆羽在《陆文学自传》中如是说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意思就是:孝道都是对于祖先而言的,他陆羽连亲生父母都不知是何人,哪来的祖先?既然连祖先都没必要祭祀,那么这“不孝”就无从谈起,自己是否“无后”,又有什么相干? 这个道理听来荒诞,但仔细琢磨却又十分在理。在当时,又没有生物学范畴人类传续的概念,所以陆羽的想法亦无不可。与陆羽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大诗人罗隐也是个单身贵族。罗隐的前半生,基本都在科举中度过。
不孝有三是哪三,无后为大的后是指什么?
命运似乎与他开了玩笑,以至罗隐前半辈子始终没走上仕途。一般来说,屡试不中的名士向来有愤世嫉俗的潜质,罗隐自不例外。罗隐的才华毋庸置疑,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到。罗隐的每一首诗,都是相当接地气的,既读来朗朗上口,又能让人明白其中的深刻哲理。 《唐才子传》记载,罗隐早年也曾邂逅过一段感情: “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只可惜,这对男女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不知罗隐余生是否会以此为遗憾。后来赶上黄巢起义爆发,罗隐在九华山当起了闲云野鹤。五十五岁时,罗隐投靠吴越王,这才有了一番际遇,当了几年官。 对于绝后这件事,罗隐看得非常开:“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要执迷于小家?何不将眼界和能力放在国家上?倘若有了子孙,那就必须为子孙而操劳,为后人积攒家财,可是,富不过三代,到最后还不是落得家风败坏家财散尽的结局?
不孝有三是哪三,无后为大的后是指什么?
和前面二者一样,林逋亦是无后的名士。“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在真宗想要延揽林逋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显然,林逋是真正的方外之人,他的目标在于修身,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他并无关联。 这种思维,堪称隐士文化的代表,亦具有强烈的普世价值,儒家、道教、佛教中人都不能免于世俗熏陶,可隐士却可以做到这种程度。正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不求闻达者,所以史官才能公平地在他们的评价中写“不为己甚”四个字。 由此可见,“无后”未必是“不孝”,有些旧思想的糟粕,其实,在千百年前就该被摒弃了。 参考资料: 【《唐才子传》、《陆文学自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16:32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16: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