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店为什么都称为堂(坐堂中医的历史来源)

中医老店为什么都称作 “堂” 呢?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医这两个字总是蕴含着一种深切的感情。我们现如今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中医的专业术语,比如说大家最常说的一个词上火了,这其实就是中医的专业术语,在西医当中只有炎症而没有上火这个说法。所以中医理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大街上中医的店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往往称为糖,比如同仁堂、百草堂、保安堂等等。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中医老店为什么都称为堂(坐堂中医的历史来源)

究其原因,其实和医圣张仲景有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张仲景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张宗翰在朝廷当官。这一层关系使得张仲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接触到别人接触不到的医书典籍了,并且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张仲景通过阅读名医扁鹊等人的故事,使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他成年之后,他更是便读医学书籍,对治病救人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讲究理论与实践结合,仅凭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张仲景开始在乡里之间免费为别人看病,被他看好的病患是越来越多。当时他的同乡医生们都评价张仲景,说他才学超人,文思敏捷,而且平易近人,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一代名医。久而久之,张仲景的名声大响,以至于朝廷不重视这位名师都不行了。建安年间,张仲景被任命为长沙太守,管辖方圆千里之地。因为他做了官儿,代表着朝廷脸面,所以张仲景就失去了很多走进底层为普通百姓治病的机会。

为了更好的解决给百姓治病这个问题,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他规定每个月的初一和15这两天,让百姓都可以进入到自己的衙门大堂之中来治病,而这两天他会放下自己所有的政务,为百姓专心治病。从这以后,张仲景名声远播,很多人不远千里而来,就是为了在初一,十五这两天能够在大堂上找张仲景看病,而张仲景呢,也是来者不拒。官府大唐大门敞开,一把胡凳坐在堂中央,来为求医的百姓诊脉治病。从这儿以后,百姓就习惯的将医生大夫称之为做唐县心上了。

当然,这个坐堂先生指的是那些在正规的药店里给别人看病的医生,而那些游走在街头巷尾的医生则不能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只能叫江湖郎中。后来,张仲景从官位退下之后,结合平生所学写下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本书里面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了将疾病按照六经辨证进行治疗。这种简要的概括体现了张仲景对于疾病细致入微的认识。大家为了纪念张仲景对于中医做出的杰出贡献,所以一直遵从的都是汉代张仲景所使用的行医习惯,将自己的药铺统一的叫做某某堂,以另外的一种形式怀念张仲景先生。他私人一世,但精神长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30日 11:52
下一篇 2021年11月30日 13: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