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怎么引导,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林林是高中的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他日夜苦战,得了神经衰弱。尽管林林很努力,但他的成绩提升并不快,在年级排在200名之后。照这样的成绩,林林能考上本科是有点悬了。 父母为了支持林林考大学,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家里经济并不富裕,但还是全力满足林林的需求。 尽管父母不多言,但林林已感觉到无形的压力。慢慢地,林林有些抑郁了。 父母看他这样,就带他去看医生。医生告诉林林要调节自己,不能压力被压垮了。可林林还是摆脱不了成绩的压力,有段时间他都想放弃高考了,还对父母说:“让我上职校吧,早点工作,早点赚钱。” 林林的父母对他的情况一筹莫展,多年的培养,难道就这样前功尽弃了吗? 像林林这样逃避责任的行为,从心理学上分析,是其“精神复原力”不行。 何谓“精神复原力”?即人面对逆境、麻烦和强压时,所产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心理过程。有些人非常耐压,从来不逃避责任,失败了也不垂头丧气,还能从头再来,意志坚如磐石;有些人顶不住高压,一旦失败就心灰意冷,那颗心脆弱的像玻璃。
孩子玻璃心怎么引导,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为什么有颗玻璃心?

有颗玻璃心的孩子非常脆弱,经不起挫折,父母对这样孩子既失望又着急。为什么有的孩子有颗玻璃心呢?这与他们父母的养育观念和方式恐怕脱不了干系。 ·父母太容易满足孩子 孩子作为家里的宝贝,备受宠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父母的爱没有界限,对孩子并没有益处。 比如一些父母溺爱孩子,孩子有任何需要,他们都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习惯了被满足,没有不顺的时候。 但是,在孩子离开父母走进学校后,所有孩子都是一样的待遇,没有特殊可言。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只能表现得更优秀。 因此,有的孩子适应这种环境,有的孩子不适应,心理反差极大,就此产生了失落感。
孩子玻璃心怎么引导,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把孩子照顾得太周到 有句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你送人鱼吃,只会让人坐享其成,不如教会人张网打渔的本领,才能让他自力更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父母对待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多大年龄学会什么样的技能,都是顺应成长规律的发展。如果做父母的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一方面会让孩子懒惰、贪图享受;另一方面会让孩子缺乏学习掌握本领的机会,成长缓慢,难以自立。 试问,一个自信心和本领都不足的孩子,靠什么去竞争和致胜?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孩子玻璃心怎么引导,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没让孩子体验失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允许孩子犯错和试错,让孩子体味失败的滋味,以吸取教训,再接再厉。 可有的父母并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有的父母一味地夸奖孩子,有的父母在很多事情上让着孩子,让孩子有一种“我很强”的错觉。 这样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风浪的洗礼,意志品质并不坚强,所谓的“精神复原力”根本不足。 孩子遇到挫折后,一是惊慌失措,二是不能排遣自己的情绪,三是可能就此倒下,不愿再战。 我曾经以为成绩十分优异的同学,就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落在班级十名之后,他竟想不开,选择了跳河。一颗玻璃心就此粉粹了,同样碎掉的还有他父母的心。 ·对孩子的打击和否定 与一些父母护着孩子相反,有的父母认为夸奖会使孩子骄傲,所以对孩子进行的是“否定式”的教育。 孩子做对的事情,他们一般不表扬,一旦孩子们出错,他们就会揪住不放,厉声指责。孩子学习不好,他们会说孩子不聪明、不努力。 孩子因为琐事与好朋友吵架,心里很受伤,他们会说:“一定又是因为你学习不好,人家不愿意和你在一起。”这样的言语让孩子很受伤,怀疑自己的努力,变得消极敏感,经历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可能哭鼻子。 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着颗玻璃心,既然孩子的脆弱与父母有关,那么为孩子打造一颗坚如磐石的心,就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孩子玻璃心怎么引导,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提升“精神复原力”,造就一颗石头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帮助孩子坚强起来,关键是提升孩子的“精神复原力”。在这方面,有许多科学的方法可以采用。 ■教孩子正确“归因” 很多孩子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次考试考得很好,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很对,会帮助自己提高成绩。但如果有一次考试不理想,孩子不从自身找原因,会去找其它的外部原因,比如这次的题目出得太偏、有些题老师没讲过、或者是这次临场发挥不好。 实际上,孩子是在为自己找理由,还十分偏颇地归结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称为“归因”。 当孩子不能正确地“归因”时,他的方向就错了。所以,父母要矫正孩子的做法,让孩子全面地分析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不单看外部因素,更要从自身找原因。 不能让孩子老把错误赖到外部因素头上,因为外部因素有时是不可控的,孩子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就会更看不清自己了。
孩子玻璃心怎么引导,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帮孩子进行情绪调节 父母是否注意到,孩子有时忽视父母的意见,而更重视周围人对他的看法,甚至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影响自己的情绪。 因此,父母要起到孩子情绪调节器的作用,在孩子情绪低落时提醒孩子,告诉孩子别管别人怎么看,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孩子情绪高涨、不知所以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泼一盆冷水,让孩子清醒一下。 父母的做法有助于孩子建立自我情绪管理机制,让孩子首先对自己的高兴或沮丧有充分的认识,不要太受周围人的影响,这样才能够做到荣辱不惊,并能冷静下来思考,通过改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踏实。
孩子玻璃心怎么引导,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给孩子有效的暗示 比如孩子有道题不会做,有的家长会说:“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动动脑筋就能想出来了。”但孩子收到的信息可能是父母对自己的责怪。所以,父母要考虑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孩子,你再想想,换个思路,你会找到办法的。” “心理暗示”是心理学上非常有效的方法,有时比直接鼓励还有效。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要尝试使用“心理暗示”,会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 孩子的心是否脆弱基于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自信。想让孩子拥有“石头心”,父母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实施教育,把孩子锤炼得更坚强,才能让他经受风雨的考验。
孩子玻璃心怎么引导,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今日话题:你孩子的抗压能力强吗,他有一颗“石头心”还是“玻璃心”?你认为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精神复原力”?欢迎你参加到话题讨论中。 —————————— 育儿无小事,育儿路上嘀嗒为你保航! 嘀嗒育儿,让你的育儿过程不再充满困惑与烦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14:44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14: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